《文史哲》国际版介绍
《文史哲》国际版创刊于2014年,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负责海外出版及发行。《文史哲》国际版基本延续了《文史哲》杂志厚重的古典汉学风格,但又绝非《文史哲》中文版的简单转译,而是基于《文史哲》中文版在海内外的既有声誉和影响,通过对中国人文学界整体性、前沿性的关注,将自身打造成为西方学界了解中国大陆学界成果和学术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
《文史哲》国际版严格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实行国际学术期刊界通行的编委会制度和匿名同行评审制度。国际版编委会由王靖宇(斯坦福大学)、王德威(哈佛大学)、王晴佳(罗文大学)、安乐哲(夏威夷大学)、叶翰(慕尼黑大学)、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李伯重(香港科技大学)、池田知久(大东文化大学)等20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组成;匿名评审制度的采行,使得稿件质量得到制度化保证。与此同时,为了调制出国际版的“国际化口味”,编辑部组织了一支主要由攻读汉学硕士、博士的海外人士构成的比较稳定的翻译队伍,通过他们的译介,国际版的文本在思维和语言习惯上更能为西方世界的读者所接受。得益于上述努力,《文史哲》国际版被十余个国家的近200所大学图书馆订阅,得到了包括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斯坦福大学王靖宇教授在内的国际汉学界的广泛赞誉。《文史哲》国际版并于2020年实现线上公开出版,2021年文章下载量已提升至20,264次。
《文史哲》国际版创办六年来已出版15期,专题分别为:“中国社会形态”“世界文明对话”“明清文学研究”“早期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历史记忆与范式变迁”“贤能政治在中国”“道教与神圣空间”“在传说与真实之间:夏朝史学研究”“古代东亚秩序”“重估孟荀二分的传统儒学格局”“反思唐宋变革论”“墨学研究”“中国中古文学”“汉赋与汉代文学的形成”。
《文史哲》国际版于2018年被美国Scopus数据库收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了来自全球5000家出版社的20500多种来源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会议论文、丛书、专利等,数据最早回溯至1823年。该数据库覆盖学科全面,涵括四大门类27个学科领域。近年来,Scopus的期刊评价指标SNIP(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和SJR(声望指数)等指标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泰晤士报》发布的“英国大学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以及我国上海软科等多种大学排行榜均将Scopus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源。
2019年,《文史哲》国际版顺利通过专家审核,被收入欧洲ERIH PLUS索引(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索引)。ERIH PLUS索引于2008年由欧洲科学基金会创办,是欧洲学界体量较大、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参考索引,目前由挪威教育科研部下的挪威研究指数中心管理。收入ERIH PLUS索引将大幅提高《文史哲》国际版在欧洲学界的知名度。
长期以来,国外出版的研究中国的著作,绝大多数是由外国学者撰写,少有国内学者声音,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缺憾。《文史哲》国际版在学术性、前沿性、思想性并重的原则下,每期集中于一个海内外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选译相关国内优秀文章、重要理论作品,同时组织英文原创稿件,向国外学者介绍国内的主流和先锋研究成果。通过若干年的积累,由点及面地对中国人文学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呈现。《文史哲》国际版希望通过向世界主动发声、寻求积极的对话,使国内研究得到世界性的关注和认可。
在《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如何办好高品质的学术期刊指明了努力方向,并强调学术期刊在加强中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为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更好地推介中国学术研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文史哲》进一步加强国际版的建设。在完善编辑流程、出版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扩大杂志规模。2022年起由原来的半年刊,改为一年三期,并将于2023年定型为季刊。我们将借助《文史哲》国际版,专题化、系统性地译介中国学界在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打造海外学界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