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
作者:张千,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佟盟,英国切斯特大学讲师;佟家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经过47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历程先后经历了探索与突破阶段,以及转型与深化阶段,始终与改革开放战略紧密联系。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转型和不断深化,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这种环境甚至包含了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倾向,这些阻力正在意图限制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深,对中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步入了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时期。
中国从自主选择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了经济增长的红利和实际利益,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然而,要实现从富裕到强大的转变,中国仍面临长远的挑战,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步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制度型开放正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必要途径,开放为中国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中国的开放之门将会越来越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市场经济,开放型市场经济正在成为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开放型市场经济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新型生产关系动态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建设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调整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开放型市场经济能够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实现关键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开放型市场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实现新型生产关系的重构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建成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需要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面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中国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活力的恢复。第二,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中国通过建设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给全世界做出示范效应,逐渐引导世界各国坚持走开放经济的道路,鼓励全世界在开放中求发展,实现全球经济稳定运行。推进高水平开放型体制机制建设,需要将制度型开放作为关键路径,同时采取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战略实践。第三,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型比较优势。中国应当依靠数字要素和数字投入逐渐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通过培育新的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形成新型比较优势。通过形成出口比较优势和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建成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