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鉴赏

佳作鉴赏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作鉴赏 -> 正文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路径探析

发布日期:2024-12-26

文献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作者简介:王立胜,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靖,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长摘要: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唯物史观看来,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上层建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变化导致经济基础变动、经济基础变动呼唤上层建筑变革的客观要求,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其目标导向在于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体而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金、中介等主体多元一体的合力功能,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强有力支持。

宏观上,要构建技术创新的全程协作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科技研发过程中的协作机制。政府要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为契机,塑造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一视同仁的技术研发激励措施。政府要对科技研发环节实施有效监督,并倡导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和谐劳动关系。其次,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的协作机制。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监督管理、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让,要平衡监督与激励的关系,保证科技创新成果转让率。要把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统一起来,保证科技成果转让的合理、高效。最后,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协作机制。要建立技术入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将科技奖励、利润提成和股权激励等产业化激励手段综合运用起来,逐步形成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分配激励机制。

中观上,要构建跨区域的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应按照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以数字平台为纽带强化区域之间的联系,推动创新链同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相互促进。要因地制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平台化运营模式,重视处理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化运行的过程监管问题,以科学的平台监管手段增强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效率。要建立平台化统筹调配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加强本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库建设,形成“人才引进+本地培养+区域共享”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发展。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资源高效汇聚、信息互通有无,畅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提高产业链发展的整体联动性,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要依托工业互联网运营模式,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优势,大力推动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促发展。

微观上,要构建共有共享共赢的价值循环机制。首先,建立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与个人隐私数据共有的产权运行机制,构建国家统一管理的数据平台,统筹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使用。针对个人数据,要构建用户集体共有的数据产权管理平台,让用户能够权衡数据信息与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此决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分享数据,进而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同时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依托这种平衡机制,提高数据使用主体的广泛性。其次,建立完善企业按技术要素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价值共享机制。要建立市场化基础上对技术要素贡献进行量化评估的价值认定机制,并对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价值分配的操作流程进行制度化规范。最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共赢机制。要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机制以及市场化运作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系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和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交流合作,增强产学研合力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积极性、协同性。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