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鉴赏

佳作鉴赏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作鉴赏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发布日期:2023-06-30

文献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作者简介:艾四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钿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层面的阐释总结,以话语体系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过程,能为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代诠释提供理论保障。

从建构的必要性维度看。无论是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理念,还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价值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传播和接受都需要经历建构话语体系的过程。如此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果,回应西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质疑,避免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神秘化与抽象化,展现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并且,有利于凸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奋斗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凝聚共识和力量。

从建构的可能性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推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生机活力与深厚基础。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创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维系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与原创性。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着眼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理念,赋予了话语体系指向人类发展的世界价值意义,为建构话语体系提供了价值基础。

从建构的实践性维度看。为了保障话语体系在实践中的引领力,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性,以此展现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领导制度、方针、政策、主张等核心内容,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实践需要,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性、真理性,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话语体系的内容阐释要保持高度自觉的话语意识,主动及时地将先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和实践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性话语,突出理论的优越性。话语体系的传播实践要利用具象化载体外显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以立体多元的传播空间全方位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优势性、必要性、未来性。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把握住上述三重维度的建构关系,以此提升话语受众的认同感,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 reserved